第七章 讲分寸把话说到心坎上-《会说话你就赢了观后感》

(第8页)

‘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,好像把我视作摔跤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。

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,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。

但是,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。

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。”

在另一方面,要是一个朋友的悲伤似乎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,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。

你可以对他说:“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。

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,我愿意帮助你。”

(6)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安慰方式

安能给不幸者以温暖、光明、力量,帮助他分担痛苦,减轻精神重负,重振前进的勇气。

给予不幸者以安慰,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。

当至亲好友遭到不幸时,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,更是你应尽的责任。

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,不必过多谈论病情。

有关的医疗知识,医生已经有交待、说明,勿需你再多言。

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,你再谈及过多,势必包袱加重。

你应该多谈病人关心、感兴趣的事,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,减轻精神负担,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,好消息,使他精神愉快,心宽体胖,更有利于早日康复。

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,亲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,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。

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门在外、门第等原因被人歧视的不幸者,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并非全是人为的,劝慰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事迹,鼓励他不向命运屈服,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。

使他坚信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,仍然能够争取人生的幸福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

安慰丧亲的不幸者,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,强烈的悲痛如巨石压在心头,愈久愈重,不吐不快。

让其宣泄、释放出来,反而如释重负,有利于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状态。

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、哭诉,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、贡献,人们对他的敬意、怀念。

死者的生命价值愈高,其亲属就愈感宽慰,并有可能化悲痛为力量,去发扬死者生前的优点,去完成死者的未竟的事业。

对于胸怀奇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、失败的不幸者,最需要的是对其强烈事业心的充分理解、支持。

对他们,理解应多于抚慰,鼓励应多于同情,怜悯是变相的侮辱,敬慕是志同道合的体现。

你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、痛苦,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,放弃他的理想追求。

最好的安慰,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,分析面对的诸多有利和不利条件,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,树立必胜的信念,并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。

这就要求你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了解,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知音。

6.争论中永远没有赢家

争论中永远没有赢家,你赢了,对方不愿再跟你交往下去。

你输了你就对对方有所顾忌,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。

所以,永远不要卷入争论,以宽容之心待人。

相容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遵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,能不能做到相容,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人缘的好坏,而且还影响到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够得以顺利的沟通。

有一次在报上看到这么一则消息:楼上楼下邻里之间,因不注意,住在楼上的人老是把地板弄得“嘎吱嘎吱”

作响,常常把楼下正在午睡的女子惊醒。

她心里很气愤,便心生一计;拿出一张纸,在上面画一个人,写上对方的姓名,然后大大划了个“×”

,悄悄上楼贴在对方的房门上。

她刚贴好,正要转身下楼,楼上主妇买菜回来,与她撞个正着,见此情境,两人厮打起来,从此,两家成了仇人。

卡耐基十分重视相容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。

他认为,不相容必然导致双方的争执和争论。


(第8页)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